-
科学家开发可穿戴脑部扫描头盔:3D打印仅重905克
英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穿戴的脑部扫描仪,这个扫描仪在戴上后,患者仍可以自由地进行头部活动。在脑肿瘤、癫痫、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的疾病中,医生通常需要借助观察患者脑部活动来诊断病情,而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简称MEG)已成为一种检测脑部活动的新技术,能将神经网络绘制成图,并且对人体无创伤,该头盔由3D打印而成,重量仅905克。 不过,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布鲁克(Matt Brookes)指出,MEG仍有不足之处,如该系统非常笨重,传感器的位置也是固定在一个不能移动的通用头盔中。一旦头部相对于传感器的位置稍有变动,得到的数据质量就会显著下降,即使五毫米也动不得。 为此,科学家一直致力于改进该系统。最近,他们终于开发了一种可穿戴的脑部扫描仪原型。该头盔由3D打印而成,重量仅905克。据学术期刊《自然》报道,这个扫描仪结合了量子传感器和一种新的消除周围磁场的技术,能够以毫秒级的分辨率记录MEG数据。为了证明此系统有效,研究人员记录下一个实验对象做出自然行为,如点头、伸懒腰、喝饮料和玩球类游戏时的各项测数。他们获得的数据记录与当今最先进的扫描仪所获得的数据不相上下。 据悉,该系统的潜在应用范围非常广,包括医生可以在许多新环境下测试大脑功能,尤其是婴孩、癫痫及帕金森患者的大脑活动。...
2018-04-17 -
六大妙招让你减少3D打印机材料的浪费
众所周知,3D打印技术能够支持塑料、树脂、陶瓷、金属等种类丰富的耗材进行打印,因此其被广泛的应用到航空航天、医疗、工业设计等众多领域当中。然而,在缩短研发周期,减少装配、降低模具成本的同时,企业却更关注3D打印技术对制造成本的影响。为此,我们为大家总结了六个3D打印的设计要素,从而剖析如何能够减少3D打印带来的额外制造成本,以及如何在降低企业制造成本,提高综合效益方面凸显其优势。 实际上,早前美国普渡大学的研究员就曾提出过两种可以显著减少3D打印时间与材料的方法:一种叫做新PackMerger算法,即将一个对象分成几段打印,再粘结在一起。例如下面图中这只兔子,被自动分成多个组件并打印出来,所需时间从原来的13.5个小时,缩短至9.5个小时,材料用量也从351克降至229克,用算法优化用时1分钟,组装用时15分钟。该算法的核心就是,将尽可能多的元素装进尽可能晓得空间里。 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其他算法生成较小的支撑结构,这样可以平均减少30%的打印时间和40%的3D打印材料。打印前,用该算法确定3D模型应如何在打印机托盘上放置,使伸出的部分需要的支撑最小化,计算机会自动将3D模型向各个方向旋转,以发现需要最小支撑结构的3D模型摆放方式。 如果你觉得上面那些内容理解起来比较高深,甚至有些失去耐性,不要紧我们不妨先从下面这六点做起: 优化设计。精心设计的3D打印零件遵循的许多原则与注塑成型相似,比如说:在相邻表面之间使用渐变过渡;避免横截面积和零件体积之间的差异巨大的情况;避免出现在成品工件上产生残留应力的尖角;无支撑的薄壁结构不能过高,否则会出现翘曲。 抛弃传统。要知道,典型的3D打印零件往往带有仿生设计,例如蜂窝结构或者复杂点阵结构,不要害怕在设计时使用这种结构,只要它们能够创造出更轻、更坚固的部件。更不必忌讳在设计中使用孔状结构,因为通过传统制造方式在零...
2018-06-01 -
3D打印进入制造业 传统模式向智能化转型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在当今世界各国对于高新技术和稀有资源的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推动传统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不仅事关企业,更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传统的制造业,往往采用大量人员进行重复作业,产能低、能耗高,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都有待提升。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和新兴技术的持续进步,采用3D打印等技术来进行高效生产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大力培育和打造发展新动能变得非常迫切。在此背景下,经过连续多年的试点和探索,我国传统制造业向着智能制造业转型的速度不断加快,智能制造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到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已达到15000亿元左右。 随着我国制造业智能转型过程的全面展开,各行业、企业将加快推动包括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流程进行深入融合。在此过程中,传统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将持续创新,智能制造新模式将加速推广普及。 3D打印技术用于制造业,给制造业注入了一股新动力,使得制造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具体来讲,3D打印技术在制造业的研发、生产等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传统制造业以“全球采购、分工协作”为主要特征,组成产品的不同部件在异地生产后,再运到同一个地方进行组装。与传统制造业不同,采用3D打印进行生产制造是“整体制造、一次成型”,这就省去了产品各个零部件通过物流运输进行组装的环节,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第二,传统制造业以生产线为核心、以工厂为主要载体,生产设备高度集中。采用3D打印技术与制造业进行融合,使得生产设备可以分散在各地,从而实现分...
2018-08-04 -
3D打印将成建筑沙盘模型制作重要手段
从最初的军事沙盘到后来的建筑模型,再到现在的数字沙盘,沙盘模型的制作技术和制作工艺不断在进步。以往建筑师通常使用的是木头或泡沫来制造比例模型,而3D打印能够快速地将精确的虚拟3D模型呈现为真实的实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3D打印模型的好处,来看看为什么建筑师会加入3D打印这场革命中来吧。 1. 在进行详细的比例模型设计时,3D打印使你的设计真实呈现,你可以更方便地和同事探讨自己的设计理念,当然最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向客户展示你的详细思路。一个3D打印建筑模型可以将设想和草图真实地表现出来,便于你攫取出最佳方案。 2. 3D打印使你更加灵活地处理模型,如果客户提出修改意见,你可以在文件上简单编辑,分享给同事,再重新打印。如果你还需要一个相同的模型,那就再打印一个,这就是3D模型和3D打印的好处——控制权完全在你手上。 3.一般的沙盘模型中所需要的模型比例的汽车及人偶,为了追求更真实的由远到近的视觉效果,往往由清晰的和抽象的比例模型组成。传统工艺使用圆锯将木板条切割出汽车的形状,再切割下来。或者用CNC激光机或者CNC铣削机从有机玻璃、聚苯乙烯或者纸板上进行切割。这些方法都难易把握得那么精准。 如果你的设计元素非常复杂的话(像双曲面、复合外墙),那么3D打印就尤为适用了。任何复杂的、高难度的、传统制造方式不能生产的产品,通过金石3D打印都可以轻松地制作出来。这对建筑商和建筑师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工具。4.使用3D打印机能够快速将设计灵感转变为触手可得的实物,并且可以任意调整比例,这大大减少了制造比例模型的时间。在制作汽车的时候,制作特定种类的汽车并不是我们的目的。5.不论是军事沙盘模型还是房地产沙盘模型,往往都少不了水景展示,过去由于材料及密封度原因,往往使用的是假水效果。而使用3D打印,可以制作出一体化无缝衔接的池塘、湖泊、喷泉池等模型,再也不用担心渗水问题。...
2018-07-26 -
3D打印是否会取代传统模具制造?
模具被誉为“工业之母”,其应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革命车轮的滚滚向前,模具制造行业拉开了新的篇章,技术随之突飞猛进,为加工制造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如今,虽然世界各地的传统制造业还是以模具为生产主力,但是模具的发展却受到了3D打印技术的冲击。 科技革命车轮的滚滚向前,模具制造行业拉开了新的篇章,技术随之突飞猛进,为加工制造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如今,虽然世界各地的传统制造业还是以模具为生产主力,但是模具的发展却受到了3D打印技术的冲击。 近年来,随着工业4.0的发展,中国制造业从“制造”向“智造”方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3D打印技术已在我国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3D打印机可为模具设计和制造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支持。甚至随着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部分领域,已逐渐开始颠覆模具技术,与之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据了解,相比3D打印技术,传统的模具制造需要更多的步骤和工艺,模具生产周期更长。模具制造商推出一种新产品时,在上市之前,新品需通过严苛的国际标准和认证,而众多部件的认证将耗时巨大。这会使新产品在抢占市场的时间上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而3D打印注塑模具则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知名厂商施耐德电气是这么做的,在他们的开放性实验室内,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注塑模具。 据了解,相比3D打印技术,传统的模具制造需要更多的步骤和工艺,模具生产周期更长。模具制造商推出一种新产品时,在上市之前,新品需通过严苛的国际标准和认证,而众多部件的认证将耗时巨大。这会使新产品在抢占市场的时间上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而3D打印注塑模具则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知名厂商施耐德电气是这么做的,在他们的开放性实验室内,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注塑模具。 据施耐德相关人员介绍,通常情况下,生产一个模具需要几个星期到两月之久,而使用3D打印技术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完...
2018-08-10 -
20届高交会华体会3D打印机圆满收官
11月18日,为期五天的第二十届高交会圆满结束。一年一度的高交会吸引了海量的观众前来看展,据统计,今年高交会共计接待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56.3万人次观众,专业观众人气指数达到246,平均每个展位每天接待246位专业观众,现场人数爆棚,热情不减。 3D打印技术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逐步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广泛应用于设计、教育、医疗、生产、生活等领域。在3号馆,华体会展示了3D打印机和众多3D打印模型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成为光电显示展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高交会现场,深圳华体会为了更便于参观者了解产品及功能,对每一台展示的3D打印机都进行了现场打印作业,高精度打印作品吸引了一众参展者驻足了解,工作人员针对客人的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认真解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一致肯定及称赞。 此外,深圳华体会还特设了3D模型展示架,轮毂,发动机,咖啡壶,工业零部件...各式各样的3D模型吸睛十足,现场观众纷纷拍照留念。 目前,华体会在手板、模型、医疗、汽车、灯饰、工业件、乐器、建筑、陶瓷洁具等领域已有多个解决方案; 也怀着成就和帮助客户的初心,解决行业的痛点,组织专业的研发团队进行各行业的突破。 在未来,华体会将凭借不断扩大的优秀研发团队,持续制造更好、更易用的3D打印设备,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享受3D打印带来的高效和便捷!...
2018-11-24 -
感动!英父亲为无臂儿子3D打印9只个性仿生臂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2日报道,现年51岁的卡勒姆•米勒住在英国米德尔斯堡附近的蒂斯河畔斯托克顿市,他用3D技术为缺损左臂的10岁儿子制造了9只仿生手臂。 据悉,米勒有一儿一女,其中儿子杰米生来就没有左臂,在他母亲孕检时也未查出任何问题。在杰米6岁时,医生表示可以做手术把杰米的脚趾移植当作手指,但米勒拒绝了,他表示虽然杰米没有左臂但这从来没有妨碍他继续生活,他们会教他怎么用单手做事。 在2017年,米勒买了一台3D打印机并在网上下载设计图为杰米制作3D手臂。第一次做的手臂就很成功,这种3D手臂从肘部伸下来,通过弯曲肘部,手指就可以活动。而第一次戴上假肢的杰米很激动,并带去学校,让同学和老师震惊了一番。 到目前为止,米勒为杰米制作了9只印花手臂,有一只配有闪烁的LED灯,这是杰米想出来的创意。现在米勒通过在这只手臂...
2019-01-25 -
电影《流浪地球》3D打印道具花费仅7位数,票房收入十位数!
截止2019年2月11日,电影《流浪地球》上映7天,累计票房已经突破20亿元。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受到热烈的追捧。 在2018上半年,3D打印商宣称他们承接了电影《流浪地球》中大量道具的制作,相当一部分复杂的道具和场景,都是使用3D打印技术加后期处理(打磨、上色等工艺)来完成,“剧组预算减少了,貌似资金遇到了问题,我们承接这批道具的制作,被砍了很多,最后只花了7位数人民币。” 另外,有另一个3D打印服务商在朋友圈留言透露,“我们几年前就给郭导演做事情(备注:3D打印或3D扫描服务),就是因为他的剧组给钱太少就不再合作了。”小编觉得,《流浪地球》火了之后,郭导演剧组就应该会有钱了给道具制作预算了。 为了支持国产科幻电影,2019年2月10日,小编花了48元/张的价格买了两张电影票,体验了这部科幻大片。他发现了很多3D打印的道具。 吴京,在《战狼》拯救一艘船之后,在《流浪地球》拯救了有35亿人的地球。强烈的英雄主义,燃起了小编那颗尘封已久拯救世界的心。 据《流浪地球》专门管特效的负责人透露,为了控制和沟通,特效外包给三个主要特效公司;改变了好莱坞的标准流程、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控性;对三家公司进行标准化,统一了建模软件犀牛以及物理插件;然后三家公司再进行对其他的分包公司进行控制协调,避免了很多重复工作。找的道具公司有不少是专门做好莱坞特效道具的。他们一般更强调他们的后处理技术。对于建模和制造技术一直都是讳莫如深。 近几年中国内地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越来越多地使用到特别定制的道具,而这些道具,很多是依靠3D打印技术制作出来的。像很多国产3D打印机,经常被剧组和道具制作外包公司所使用,甚至还直接出现在影视作品的画面当中。而在国外,特别是好莱坞大片,早就已经普遍应用了3D打印技术,提升了整个影视作品的效果。...
2018-02-12 -
3D打印走进太空,揭开了人类“太空制造”“自给自足”的序幕
不久前在国际空间站,俄罗斯宇航员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了老鼠甲状腺,这是人类首次在太空打印生物器官。在太空工作生活并不容易,经常出现物资匮乏情况。依赖地球“补给”制约着人类向深空探索。2014年,美国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世界首台太空3D打印机,先后打印出一系列太空专用零部件,揭开了人类“太空制造”“自给自足”的序幕。 一般来说,当国际空间站内缺少某种工具或部件时,宇航员们就得花上数周甚至数月等待地面送来物资补给。有了太空3D打印机,技术人员在地球上设定出物品的制造程序,然后用电子邮件发送至国际空间站,整个过程耗时不到一周,而实际打印时间只有约4小时。 除了时间成本,太空3D打印所节约的运输成本同样可观。空间站、基地或复杂航天器的系统由许多部分组成。尽管在建造时就力求可靠,但仍然面临着零件损坏、系统升级等问题。如果携带大量预制零件进入太空,就会大大增加高昂的发射费用。如采用太空3D打印技术,只需将原材料和轻型打印机带入太空,从而就地制造所需零部件,最大限度减少发射重量并提高工作效率。未来,当人类能够从其他星球表面开采原材料时,还能在太空建立“零件工厂”,进一步减轻航天器的发射重量,节约空间。 3D打印技术在太空的操作环境与地球大不相同,技术难度也不一。在地球上,依靠重力,3D打印机挤出的加热塑料、金属或其他材料能自然地沉积,一层一层打印出三维物体。而在太空零重力条件下,需要使用以给定速率旋转的离心机来确保材料沉积到位,或者修改3D打印的过程来使设备平稳运行。不过,原本基于地球的3D打印技术更容易适应有着微重力环境的月球和火星。 3D打印技术的“升空”还面临着人手不足的问题。在缺少太空人员甚至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制作、提取、运送、安装等整个打印过程,都需要借助高度自动化甚至全自动化的机器人来完成系统操作和协调工作。要想实现“太空制造”,机器人...
2019-02-14